红毛菜

Bangia fusco-purpurea


物种别名

红绵藻,牛毛藻,牛毛海苔。

分类地位

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红毛菜属。

资源价值

可食用。可将红毛菜卷剪成碎段,在锅中油煎使干脆,然后沾酱油食用;也可煮汤。

形态性状

藻体直立生长,丝状或线状,紫红色,不分枝,柔软光滑,呈圆柱形,胶质状。一般长3~15厘米,可达15厘米,近基部部分由单列细胞组成,宽20~35微米;中上部分则由多列细胞组成,宽40~70微米,在横断面上细胞呈辐射状排列。每一细胞具一中位星状色素体,其中央为球形的淀粉核。基部细胞向下延伸出细长的假根系,假根系互相交错形成盘状固着器,固着在基质上。无性生殖产生单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果孢子。雌雄异体。

其他

(1)福建省渔民常将其搓成长10余厘米的绳条状,以鲜品或晒干后出售于市。(2)红毛菜营养丰富(马家海,2002),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达到40.37%和20.30%,干品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992.68 毫克/100克,其中呈味氨基酸占59.97%。红毛菜中的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EPA含量高达51.74%。何碧烟(2006)等对福建产红毛菜的多糖进行了研究,发现红毛菜的多糖主要为半乳糖,推测该多糖主要由6-硫酸基-半乳糖和β-D-半乳吡喃糖为重复二糖的多糖,可能是一种原琼胶。

生境分布

一般生长在高潮带的岩石上以及竹枝、木头或紫菜养殖筏架上。干燥时会紧贴在基质上。生长旺期在9月底至12月,生长期可延至翌年晚春。主要产于辽宁大连、山东省、江苏省和福建省等沿海各地。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