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海岸带植物资源数据库,为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原文发表于:王寅初, 李文军, 任承钢, 刘正一, 秦松 (2022).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54(1): 40-46.

海洋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规模不断扩大,但加工转化率较低,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装备较缺乏,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形成了威胁,影响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海洋生物产业,需要政府引导、科技主导、产业创新,而这三者的结合,需要一个创新示范性的产业服务平台。

在我国的蓝色经济版图中,烟台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扎实的海洋产业、优良的海洋资源、完善的保障体系,需要建设并树立一个创新示范性的产业服务平台。因此,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作为烟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旨在解决政府引导、科技主导、产业创新三者的难以有效结合的问题,为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一体化提供创新示范性的产业服务平台。

1 在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使用全栈Java Web应用框架,包括一个简单的无状态MVC模型,具有Hibernate的对象持续,一个基于Groovy的模板引擎,以及建立一个现代Web应用所需的各种组件(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9SR0516221),在功能上的设计遵循易用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三个原则。

平台面向企业、政府、科研机构,设计了前端的6个主要功能模块:(1)平台大数据概览;(2)资讯动态展示;(3)生物资源展示;(4)海洋科技成果展示;(5)海洋生物专家库;(6)产业全景(以地图形式展示海洋生物企业所在位置与信息,以及它们之间在产业链上的关系)。平台的后端管理模块,以数据融合、获取、管理和维护的方式,在平台前端展示和对外服务中展现各自的功能。

image-20220216102314543

图1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

2 运行机制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采取“线上信息集成”和“线下服务对接”的模式为用户提供简便清晰的服务。平台在运行机制上可以分为“外部数据融合”、“数据获取与管理维护”以及“平台展示与服务”三大部分,其中“数据获取与管理维护”是整个平台运行机制的核心。

image-20220216102338285

图2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

3 共享服务应用与成效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项目已采集展示海洋相关资讯10000余条,海洋生物资源信息500余条,企业数量1000余家,科技成果1000余条,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对外开展技术培训与企业服务,开展对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海洋生物技术技能培训,累计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通过了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4 存在问题与对策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实现成功贯通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是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该平台在系统设计之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以面向企业界为主,突出服务功能和科学普及。然而,产学研的“科学研究端”的科研院所和部分高技术企业对平台中生物资源数据模块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企业人士。

海洋及海岸带的生物资源种类覆盖面甚广。我国海岸带约有115科359属517种具有经济潜力的耐盐高等维管植物,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极高。几个庞大的生物门类压缩在功能不足的生物资源模块,在资源记录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矛盾就显现出来了,而且不少高科技企业对信息的专业性已经很高,和“科学研究端”一样对生物资源模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普通企业仍然需要生物资源信息的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国家科技条件基础平台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的资助下(课题号:NBSDC-DB-22),生物资源模块从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中独立出来,构建独立完善的中国海岸带植物资源数据库。新的独立数据库贯彻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一体化的理念,可以满足更专业用户的数据需求。

5 结语

海洋生物产品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实现了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形成了一个“综合信息、分析测试、技术支撑、申报服务、人才培训”五位一体的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平台。同时,实践经验也表明,当同时有来自不同产学研不同领域的用户需求时,将侧重集成化、实用性的服务平台和侧重精准化、学术性的专业数据库分开独立运行,注重并做好各自的核心功能而不追求大而全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和对外服务。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