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麦鸡

Vanellus cinereus

中文学名:灰头麦鸡

古代名称:鸔乌化墨鱼 乌贼 打谷鸟

分类归属:鸻形目 鸻科 麦鸡属 灰头麦鸡

分布区域: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南半岛,太平洋诸岛屿

HCT225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鸦乌化墨鱼赞》:乌化墨鱼,两物皆黑。诚中形外,不离本色。

海错图鉴

《本草》云:乌贼鱼,一曰是鹅鸟所化,今其口脚犹存,颇相似,故名乌贼。然予游闽之海滨,见乌贼实卵生,初出者名墨斗,疑购乌所化之说为未确。考《字汇》云:羁乌,状似鸦,水鸟也。及睹乌贼鱼啄〔嚓],果如鸟嘴,但以章然之啄[啄]亦然,犹未信也。更尝询之渔人,云乌贼产南海大洋,以三、四月至,散卵于海崎,五、六月散归南海,小乌贼亦随之而去,至秋冬则无矣,且畏雷声,多雷则乌贼少。又云其墨能吐能收,宜自有理。盖乌贼微躯,怀墨有限,苟能吐而不能收,安得几许松烟为大海作墨池乎?又云其背骨轻浮,名海嫖峭者,非因烹而食者剖存而得名也,墨鱼散后尸解,其肉不知作何变化,其背骨往往浮出海上,故曰海嫖峭。墨鱼岁岁化去,故无老而巨者。予闻其说,叹乌贼变化特无人见耳。据古人云,鹦乌化乌贼,又安知乌贼之不化鸦乌乎?况形与色两肖,予因得耶田鼠化为驾之说参观之矣。《素问》曰:鸳,鹑也。《本草》云:四月以前未堪食,是虾蟆所化。愚按,虾蟆与鹤鹑形色绝相似。杨文公《谈苑》载:至道二年夏秋间,京师器鹑者皆以大车载入。时多霖雨,绝无蛙鸣。人有得于水间者,半为鹑半为蛙。古人目击如此。又赣友谢芹庵云:向客山海关,有莎鸡,夏末大盛,五色而狗脚,其味甚美,亦云为蛙所变。陆地变化之物,人易辨而易知者历历如此,海中变化之鱼虫,人不及见则不易信,岂止一墨鱼也耶?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夏羽头、颈、胸灰色,后颈缀有褐色,多呈淡灰褐色。背、两肩、腰、两翅小覆羽和三级飞羽淡褐色,具金属光泽,腰部两侧、尾上覆羽和尾羽白色。除最外侧一对尾羽全为白色,最外侧第二对尾羽具黑色羽端外,其余尾羽均具宽阔的黑色亚端斑和窄狭的白色端缘,尤以中央一对尾羽黑色次端斑最为宽阔。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内嘲具白色羽缘,中覆羽、大覆羽和次级飞羽白色。胸灰褐色,其下紧连一黑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冬羽头、颈多褐色,颏、喉白色,黑色胸带部分不清晰。

幼鸟头、颈和胸褐色,喉白色,无黑色胸带。 虹膜红色,嘴黄色,尖端黑色,眼前肉垂和脚黄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鸟247-280mm,雌鸟236-413mm;体长:雄鸟320-350mm,雌鸟338-360mm。

栖息环境:

灰头麦鸡栖息于平原草地、沼泽、湖畔、河边、水塘以及农田地带,有时也出现在低山丘陵地区溪流两岸的水稻和湿地上。

生活习性

灰头麦鸡多成双或结小群活动于开阔的沼泽、水田、耕地、草地、河畔或山中池塘畔,迁飞时常10余只结群。特别是冬季,常集成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 常在空中上下翻飞,飞行速度较慢,两翅迟缓地扇动,飞行高度亦不高。有时亦栖息于水边或草地上,当人接近时,伸颈注视,发现有危险则立即起飞。有时还和风头麦鸡一起活动。 主要啄食甲虫、蝗虫、蚱蜢、鞘翅目和直翅目昆虫,也吃水蛭、螺、蚯蚓、软体动物和植物叶及种子。

140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