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 hilippinaram

中文学名:菲律宾蛤仔

中文别称:菲律宾蛤仔、杂色蛤。花蛤(南方)、蚬子(辽宁),蛤蜊

古代名称:花蛤

分类归属:帘蛤目 帘蛤科 花帘蛤属 菲律宾帘蛤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辽宁大连、长兴岛、河北北戴河、山东青岛、烟台、江苏连云港、浙江南麂、象山、福建平潭、厦门、广东海门、汕尾、香港,也见于朝鲜。

HCT243-1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花蛤赞》:色泽千百,青黄赤黑。聚养水盆,居然文石。

海错图鉴

花蛤,亦名沙蛤,壳上作黄白青黑花纹,如画家烘染之笔轻描淡写,虽盈千累百,各一花样,并无雷同,奇矣。而本体两片花纹相对不错,益叹化工巧手之精细尤奇。食此者,味虽薄于蛏,而腌鲜皆可口,壳厚者尤大而美。闽中罗源连江海涂有,然发亦有时也。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菲律宾帘蛤壳长2.5-5.7厘米。商业规模平均40毫米。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动物。壳坚固,壳瓣左右相等;两侧不等,壳顶的喙位于前半部分;外形略呈椭圆形。韧带内嵌,不突出壳面,宽厚棕色的椭圆拱形身体几乎延伸到后部边缘的一半。小月面呈长心形,尽管不特别明显,但壳面有清晰可见的浅色和深色细密的放射肋。盾面缩小至仅与韧带后部边缘相接。放射肋纹和同心生长纹,后者在贝壳的前部和后部变得特别突出,在壳面上构成明显十字交叉的布纹状。生长期明显。左右两壳各具3枚主齿。左壳中心齿及右壳中心齿和后齿分叉。无侧齿。外套窦虽未超过贝壳中部,但是也相对较深,在其下足和外套线之间形成楔形空间。边缘平滑。颜色和花纹差异很大,有白色、黄色或浅褐色,有时带有放射线、条纹、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较光滑;壳内侧光滑,为白色,略呈橙色,有时壳顶下部多为紫色。 贝壳顶稍突出,喙在前部1/3处,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外观一般有奶油色、棕色、深褐色,有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带状或斑点和花纹。贝壳内面白色、粉红色、淡灰色或肉红色,从壳顶到腹面有2-3条浅色的色带

生活习性

菲律宾帘蛤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菲律宾帘蛤的穴居深度,随其个体大小、底质组成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个体小的、底质较软的或水温较高的季节,穴居较浅;而个体大的、底质较硬的或在寒冷的冬季,则潜入较深。但总的说来,穴居深度一般多在3-15厘米左右。

150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