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

Neophocaena sp.

中文学名:江豚

古代名称:井鱼、江豚、拜江猪

分类归属:哺乳纲 鲸目 鼠海豚科 江豚属

分布区域: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中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

HCT087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井鱼赞》:鱼头有水,海岛有泉。其味皆淡,妙理难诠。

海错图鉴

井鱼,头上有一穴,贮水冲起,多在大洋。舶人常有见之者。《汇苑》载段成式云:井鱼脑有穴,每嗡水辄于脑穴鉴出,如飞泉散落海中。舟人竞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如泉水焉。又, 《四译考》载:三佛齐海中有建同鱼,四足,无鳞,势鼻如象,能吸水,上喷高五六丈。又,《西方答问》内载:西海内一种大鱼,头有两角而虚其中,喷水入舟,舟几沉。说者曰:此鱼嗜酒嗜油,或抛酒油数桶,则恋之而舍舟也。又,《博物志》云:鲸鱼鼓浪成雷,喷味成雨。《惠州志》亦称:鲸鱼头骨如数百斛一大孔,大于瓮。又,《本草》称:海纯脑上有孔,喷水直上。除海已有图外,诸说鱼头容水,予概以井鱼目之而难于图。今考《西洋怪鱼图》,内有是状,特摹临之,以资辨论。尝读《变化论》,曰:人能变火,龙能变水。人能变火者,人身三焦五脏之火,无端而生。病皆生于火,故病字从丙。龙能生水者,龙借江湖之水以行雨,其水有限;龙能吞吐变幻而出之,以少为多,以近布远,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今观建同等鱼,并能生水,可知水族皆能变水,不止于龙也。是以江海泛溢,风起云涌,不崇朝而桑田变成沧海者,宁独龙雨如浏哉?海鱼并乘风潮,从而和之。《说文》云: 池鱼满三百六十则蛟来为长,率之而飞。海鱼之多,何止亿万?龙之招引而起,以壮风云之气,有断然者。但洪水为灾则天地昏惨,神鬼号呼,民尽为鱼,谁能见之者?既难则论者无据,是以古今载籍多未言及。吾则有以验于安常处顺之日矣。盖滨海之乡,当夏秋之间,或龙雨未兴,尝有风云疾起,海上诸鳞介皆得是一技一能以布雨。风起云涌而雨至,风过云散而雨收。一日之间凡数十次,田禾利之。此非龙雨,而海中鱼虫之雨,老农皆能辨之。至于近海之乡,天欲作霖,则雾先起于海而后漫延于山,取说原敬能吐雾致雨之语。合之井鱼诸说而证之于图,信乎?水族并能变水,世之所论则但称龙云。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江豚属的物种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们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该属共有三个物种:印度洋江豚、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后两个物种比印度洋江豚着色较深,最早是将这它们划为一个物种的三个亚种。

生活习性

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身,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身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江豚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87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