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博览: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友情出品,复原先辈杰作、致力于大众海岸带科普。
neoporphyra_haitanensis
坛紫菜
拉丁学名
Neoporphyra haitanensis
物种别名
紫菜,乌菜。
分类地位
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
资源价值
有藻胆蛋白,可用于提取天然色素。 紫菜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海产品,营养丰富,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坛紫菜为浙、闽及粤北沿海主要养殖种类之一。
形态性状
藻体形态变化很大,呈卵形、竹叶形、不规则的圆形等。一般高20~30厘米,少数可达60厘米以上,宽10~18厘米,少数可达30厘米以上。色紫红、紫或紫蓝。基部楔形、圆形或心脏形。边缘多少有褶皱,边缘细胞平滑无锯齿。藻体较薄,厚20~33微米,切面观细胞高15~25微米,宽15~24微米,单层,色素体中位,单一。生长假根系的附着细胞呈长棒形或卵形。雌雄异株或同株。
生境分布
生长在海湾潮间带岩石上。主要产于江苏省连云港以北的黄海和渤海海岸,分布在辽宁、山东等地。
生态习性
生长在中、高潮带岩礁上。本种出现在9月,生长至次年3月,生长繁殖盛期是11月至次年3月。优势种。广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本种系暖温带性海藻。
坛紫菜养殖现场 © 王铁杆等(2012)3) |
---|
neoporphyra_haitanensis.txt · 最后更改: 2023/02/04 10:46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