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拉丁学名

Llisha elongata Bennett

中文别名

鳓鱼、白鳞鱼、曹白鱼、鲙鱼、鲞鱼、克鳓鱼、火鳞鱼

资源价值

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肉质肥美,可食用,主要用盐腌干出售。

分布与习性

为暖水性近海中上层洄游鱼类,广布于我国沿海。5~6月为产卵期,山东和辽宁的各个河口区均为产卵地区及捕捞场所。产卵后即散群,同幼鱼约于冬初游回深海。在连云港往北,鱼汛期较早,但不产卵。

形态特征

个体中等大小,体长225mm。各鳍和鳞片数目特征如下。背鳍17;臀鳍47;胸鳍16;腹鳍7;纵列鳞52~53;鳃耙12+22~24。体长形,极侧扁,腹缘较背缘更隆凸。头小,其上部常有2条隆起脊,由吻部连头后方。吻中等长。眼大,位于头的两侧,高位。眼间隔狭窄。鼻孔位于眼前方。口中等大,向上倾斜。下颌发达,前颌骨小而短。上颌骨大宽而短,后端连眼的中间。牙细小。无触须。鳃孔大。鳃膜分离,不与颊部相连。鳞薄,中等大,除头外全身均有鳞。无侧线。背鳍短,臀鳍长,基部长约为背鳍基部的3倍。胸鳍短于头长,末端几达与腹鳍。腹鳍长度小于眼径。尾鳍深叉形。头体背缘呈灰褐色,侧上方微绿,两侧及下方为银白色。

鳓.txt · 最后更改: 2024/01/09 11:30 由 yangfa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