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葨芝

葨芝

拉丁学名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

中文别名

构棘、葨芝、穿破石、枸棘、黄蛇根、山荔枝

资源价值

1.药用价值

葨芝的根干燥后即是中药“穿破石”,它的根系十分发达,根既长又粗,圆柱形,外皮金黄色或橙红色,极薄,挖出后易爆裂脱落,因此俗称为“黄龙退壳”“金蝉脱壳”“金腰带”“黄蛇根”。有舒筋、活血、祛风湿、清肺等功效。民间常用其根捣敷后治跌打损伤,或晒干切片治疗肺结核、肝硬化腹水、急性黄疸型肝炎、风湿性腰腿痛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效果颇为显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基本药物”之一的“中华跌打丸”中,就有这味主药。民间多采用水煎穿破石治疗晚期消化道癌症,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葨芝果又名山荔枝果,具有调气、利水、消食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膀胱疝气、食积腹胀、小便不利等,用于肾虚腰痛、耳鸣、遗精;外用鲜叶或根皮捣敷,也可配合别的药治疗肝脾肿大。单用本品治疗传染性肝炎,对肝肿回缩、黄疸消退及降低转氨酶、改善症状等均有良好效果。

2.食用

民间常用其果生食、糖渍、泡制药酒和酿酒等,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等均有一定功效。其果味甜、可食,民间草医亦认为是滋阴补肺利肝之品,具有止咳化痰、除湿开郁之效。

3.经济价值

葨芝的枝干提取的天然黄色染料,是丝绸的重要染料之一。

4.园林价值

葨芝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绿篱植物,其花繁、果美,亦可作为观赏植物在公园和城市园林中栽培。

生境分布

产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多生于村庄附近或荒野。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至日本、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也有分布。在浙江省分布于东部与南部。在舟山群岛分布于册子岛、普陀山、朱家尖、中街山列岛。喜温暖湿润而不耐严寒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忌高燥、盐碱。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湿润林下。土壤肥沃、土层较浅的地方,常呈小片状分布。

形态性状

直立或攀援状灌木;枝无毛,具粗壮弯曲无叶的腋生刺,刺长约1厘米。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8厘米,宽2~2.5厘米,全缘,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侧脉7~10对;叶柄长约1厘米,花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具苞片的球形头状花序,每花具2~4个苞片,苞片锥形,内面具两个黄色腺体,苞片常附着于花被片上;雄花序直径约6~10毫米,花被片4枝,不相等,雄蕊4枝,花药短,在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锥形或盾形;雌花序微被毛,花被片顶部厚,分离或合生,基有二黄色像体。聚合果肉质,直径2~5厘米,表面微被毛,成熟时橙红色,核果卵圆形,成熟时褐色,光滑。花期为4一5月,果期为6—7月。

葨芝.txt · 最后更改: 2022/03/16 09:51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