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粗枝木麻黄

粗枝木麻黄

拉丁学名

Casuarina glauca sieb.ex Spreng.

中文别名

蓝枝木麻黄、坚木麻黄(福建),银木麻黄、长叶木麻黄

资源价值

1.木材价值

木麻黄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特点是重而硬,强度中等。木麻黄的容重属于第3级,而其强度介于第3与第4级之间。其强重比(强度与容重之比)则属于中等。纤维细、细胞壁薄,在阔叶树材中,其纤维长度属于中等,木麻黄木材容积之所以较高,不是由于纤维细胞壁特别厚,而是纤维细胞细,并且数量多。木麻黄木材突出的特点是硬、重,防腐处理稍难。然而木麻黄木材虽硬,但纹理直,刨、劈均容易。优点:①强度大,可用于木结构,小径材也可用作檩条;②干型直,可产长材。缺点:①易腐朽、虫蛀;②原条、原木易开裂。木麻黄做室内用材,只要不漏水,并不易发生腐朽现象。

2.药用价值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温寒行气,止咳化痰。主治:用于疝气、寒湿泄泻,慢性咳嗽。性味归经:微苦,温。大肠、肺、小肠三经。内服:煎汤,3~9克。

3.生物学价值

木麻黄防护林是我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风沙大的前沿地带,其他树种目前还难以替代,经40~50年的建设,迄今已形成了“绿色长城”,营造了约1平方千米的木麻黄防风固沙林,改善了沿海的风沙生态环境,对沿海的经济和国防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海滨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提供薪炭材、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地区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沿海地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贫瘠干旱的沿海沙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园林价值

木麻黄防风回沙能力极强,是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最适合的造林树种之一,凡沙地和海滨地区均可栽植。可做海防林或绿篱、行道树,还可与相思树、银合欢等混交成风景林,也是南方沿海造林的先锋树种。

生境分布

广东、福建、台湾有栽培。原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伯克到昆士兰的罗克汉普顿沿海狭窄地带,分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至海拔3000米的高山。生长于海岸沼泽地至内陆地区。浙江省定海、玉环、乐清等地有栽培。舟山群岛各个岛屿均有栽培。

形态性状

乔木,高10~20米,胸径达35厘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厚而表面粗糙,块状剥裂及浅纵裂,内皮浅黄色。侧枝多,近直立而疏散,嫩梢具环列反卷的鳞片状叶。小枝颇长,可达30~100厘米,上举,末端弯垂,灰绿色或粉绿色,圆柱形,具浅沟槽,嫩时沟槽内被毛,后变无毛,直径1.3~1.7毫米,节间长10~18毫米,两端近节处略肿胀。鳞片状叶每轮12~16枚,狭披针形,棕色,上端稍外弯,易断落而呈截平状。节韧、难抽离,折曲时呈白蜡色。花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小枝顶,密集,长1~3厘米。雌花序具短或略长的总花梗,侧生、球形或椭圆形。球果状、果序广、椭圆形至近球形,两端截平,长1.2~2厘米,直径约1.5厘米。苞片披针形,外被长柔毛。小苞片广椭圆形,顶端稍尖或钝,被褐色柔毛,渐变无毛。小坚果淡灰褐色,有光泽,连翅长5~6毫米。花期3—4月,果期6—9月。

粗枝木麻黄.txt · 最后更改: 2022/03/16 09:24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