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寒竹

寒竹

拉丁学名

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itford) Makino.

中文别名

观音竹(浙江普陀山)

资源价值

观赏价值:抗性强,耐修剪,适合盆栽,制作盆景,也可以孤植、对植于庭院及建筑入口。与观赏花卉或地被植物组合,与山石建筑配合,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致。

生境分布

产于我国浙江和福建等省区,日本也有。模式标本系从日本移栽到英国邱园的植株上所采得。舟山群岛只分布于普陀山。

形态性状

灌木状竹类,竿高1~3米,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径粗0.5~1厘米;节间圆筒形,长10~14厘米,绿色并带紫褐色,竿壁厚,基部节间近实心;竿环略凸起;箨环起初有1圈棕褐色绒毛环,以后渐变无毛;竿每节分3枝,以后可成多枝。箨鞘薄纸质,宿存,长于其节间,背面的底色为黄褐色,间有大理石状灰白色色斑,无毛,或仅基部疏被淡黄色小刺毛,鞘缘有不明显而易落的纤毛;箨耳缺;捧箨舌低矮,截形或略作拱形;箨片呈锥状,长2~3毫米,其基部与箨鞘相连处几无关节。末级小枝具2叶或3叶;叶鞘近革质,鞘缘具少量纤毛;鞘口繸毛白色,长3~4毫米;叶舌低矮;叶片薄纸质至纸质、线状披针形,长10~14厘米,宽7~9毫米,次脉4对或5对。花枝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末级花枝细长,基部宿存有数片由小到大的苞片,中、上部具假小穗1~4枚;假小穗细线形,长2~4厘米,苞片2片,腋内具芽或否;小穗含4~7朵小花,最下1或2朵不孕而具微小的内移及小花的其他部分;小穗轴间长3~4毫米,平滑无毛;颖1或2片或偶可无颖,膜质,淡褐色,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8毫米,先端尖或渐尖,具5~7纵脉;外稃纸质,绿色或稍带紫色,先端渐尖,平滑无毛,卵状披针形,长6~7毫米,具5~7纵脉和小横脉;内稃薄纸质,与外稃约等长,先端截平或微具2齿裂,背部具2脊,脊上无毛,脊间及脊外至两边缘均各具2脉;鳞被卵形,近内释一侧的较窄而呈宽披针形,长约2毫米,边缘近上端疏生纤毛;花药长3.5~4毫米;子房细长卵形,顶端冠以短花柱,后者近基部即分裂,柱头2个,羽毛状。颖果圆柱形,呈坚果状,长约6毫米。

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马玉心等(2019)
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itford) Makino.)© 马玉心,崔大练(2019)1)

1) 马玉心, 崔大练.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1-225.
寒竹.txt · 最后更改: 2022/03/18 12:28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