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大黄鱼

大黄鱼

拉丁学名

Larimichthys crocea Richardson

中文别名

黄花鱼、黄鱼、大鲜、黄瓜

资源价值

本种曾是中国传统“四大海产渔业之一”,是名贵经济鱼类。但由于捕捞过度及环境污染问题,资源量严重下降,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目前已开展人工养殖。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我国见于黄海、东海、台湾和南海;日本和越南也有分布。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水深60m以浅的软泥和泥沙底,生殖季节时向近岸内湾和河口洄游。喜集群,食性广。

形态特征

个体大型,体近长方形而侧扁。尾柄细长。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阔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口前位,宽阔而斜。上、下颌相等。无辅上颌骨。唇薄。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盖膜与颊部相连。有假鳃。鳃耙细长。体被栉鳞,头部除上、下颌及腹面外均有鳞。侧线下鳞较侧线上鳞大。侧线发达,前部较弯曲,在体后部较直。各鳍数目特征如下。背鳍 Ⅷ~Ⅹ,31;臀鳍Ⅱ,9;胸鳍15;腹鳍5。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的上方,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间有一深凹。臀鳍始点约与背鳍鳍条部的中部相对。胸鳍起点在鳃盖后,末端超过腹鳍的末端。腹鳍小于胸鳍,起点稍后于胸鳍的起点。尾鳍楔形。体背侧灰黄色,下侧金黄色。背鳍及尾鳍灰黄色;胸鳍、腹鳍及臀鳍为黄色。

大黄鱼.txt · 最后更改: 2024/01/14 07:49 由 yangfa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