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

Database of Coastal Bioresources in China (NBSDC-DB-22)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大叶胡颓子

大叶胡颓子

拉丁学名

Elaeagnus Macrophylla Thunb.

中文别名

圆叶胡颓子

资源价值

1.园艺价值

四季常绿,叶色翠绿,匐枝优美,白花芳香四溢,果实奇特,色泽美观,花果期长达20天,花果叶枝俱佳,是一年四季均可观赏的优良花木。可用于公园、庭院及街道绿化,也可用于山岩坡地的立体绿化,或用于攀缘棚架,墙角、墙垣的绿化。

2.药用价值

其根叶果均可入药,有收敛、止泻、平喘、止咳、治吐血不止的功效,民间常以果皮代替丹皮应用,可用于治妇科病。其叶及根中不仅含有甾体或三萜类糖及苷类,还含有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皂苷、强心苷等。根及叶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而且有多种药理功能。其根茎叶对4种常见呼吸道感染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叶片具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粗提物40毫克/千克低剂量就表现出与高剂量二氧丙嗪片一样的止咳效果。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显著的抑菌效果。由于大叶胡颓子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因此利用这一乡土药材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赵智博,2010;刘建萍,2011;王干,2013;杨梦璇,2014)。

3.生态学价值

作为防护林树种,大叶胡颓子对于荒山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荒山造林、基岩和沿岸海防护林优选树种。

生境分布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的沿海岛屿和台湾。日本、朝鲜等国家也有分布。各地庭园常有栽培,以供观赏。喜光、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抗海风、海雾,较耐寒、耐修剪。产于山东海滨青岛、威海、海滨岛屿,崂山东部海拔300米以下低山阳坡及近海大小岛屿也有分布。

形态性状

常绿直立灌木,高2~3米,无刺;小枝呈45°开展,幼枝扁棱形,灰褐色,密被淡黄白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色。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卵形至宽卵形或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9厘米,宽4~6厘米,顶端钝形或钝尖,基部圆形至近心脏形,全缘,上面幼时被银白色鳞片,成熟后脱落,绿色,干燥后黑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鳞片,侧脉6~8对,与中脉开展呈60。~80°,近边缘3/5处分叉而互相连接,两面略明显凸起;叶柄扁圆形,银白色,上面有宽沟,长15~25毫米。花白色,被鳞片,略开展,常1~8花生于叶腋短小枝上,花枝褐色,长2~3毫米;花梗银白色或淡黄色,长3~4毫米;萼筒钟形,长4~5毫米,在裂片下面开展,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宽卵形,与萼筒等长,比萼筒宽,顶端钝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椭圆形,黄色,长3毫米;雄蕊的花丝极短,花药椭圆形,花柱被白色星状柔毛,顶端略弯曲,超过雄蕊。果实长椭圆形,被银白色鳞片,长14~18毫米,直径5~6毫米;果核具8肋,内面具丝状棉毛;果梗长6~7毫米。花期9一10月,果期次年3—4月。

大叶胡颓子.txt · 最后更改: 2022/03/17 04:42 由 1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