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红楠

拉丁学名

Machilus thunhergii Sieb.et Zucc.

中文别名

红润楠、小楠木、猪脚楠、楠仔木、楠柴、白漆柴、乌樟、钓樟,慈溪俗称“钓樟”

资源价值

1.园林绿化价值

红楠的树形优美,树干高大通直,树箍自然分层明显,枝叶浓密,四季常青,是理想的道路、公园、庭院、住宅区等绿化树种。当它发芽抽梢时,鲜红的芽鳞和幼叶鲜艳美丽,呈现一片红红旺旺的生机景象。红楠与绿竹种植伴生在一起,效果更加显著。景观林带建设中,多选用红楠与绿竹、女贞或其他常绿树种搭配,进一步提升生态景观效果(张冬生,2013)。红楠有3个重要观赏期:一是春天发叶期,鲜红的芽鳞和幼叶,鲜艳美丽,生机勃勃;二是春末花期,细小而金黄色两性花繁多,覆盖整个冠,可极大地丰富园林乔木树种春季色彩;三是盛夏果期,鲜红悦目的果柄和蓝黑色的浆果以及深绿色的叶子组合成一幅多彩的调色板(林朝楷,2017)。红楠还能吸收空中的有毒气体,是休闲区及工矿区的优良绿化树种。

2.经济价值

红楠为江南“樟楠梓柏”四大名贵树种中的一类,属樟科常绿树种,有“红木王”的美称。红楠生长速度较快,木材光泽美丽,强韧硬重,耐水湿,材质优良,是珍贵的硬阔叶树种。木材纹理细致,硬度适中,可供建筑、家具、小船、胶合板和雕刻等用。其树皮可作为薰香原料。其叶与果可提取芳香油。种子可榨油,含油率达65%,供制润滑油及肥皂等原料。红楠还是一种良好的菌用林树种,可作为香菇、银耳的碳源,具有岀菇时间长、产量大、品质好等优点。它在《宁波市珍贵用材树种资源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中被列为“一般推荐”对象(徐绍清,2011)。

3.药用价值

树皮人药,有舒筋活络之效,治扭挫伤筋、吐泻不止等病症。研究发现,红楠叶片和树皮的提取物具有杀虫性、抗癌作用和极强的抗氧化性,可保护大脑皮层细胞受损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黄志森,2010)。红楠树皮里面含有一种可以治疗头痛、中风和消化不良等病症的名为“胡巴克”的中草药成分,医用价值极高。

生境分布

产于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水平分布从中国广东到日本中部,垂直分布从日本雪线以上1100米以下的山区到我国台湾地区海拔150~2000米,都有红楠分布。在舟山群岛主要分布于本岛、朱家尖岛、桃花岛、普陀山。性喜温暖潮湿气候,稍耐阴,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

形态性状

常绿中等乔木,通常高10~15米;树干粗短,周围可达2~4米;树皮黄褐色;树冠平顶或扁圆。多枝而伸展,紫褐色,老枝粗糙,嫩枝紫红色,2~3年生枝上有少数纵裂和唇状皮孔,新枝及2~3年生枝的基部有顶芽鳞片脱落后的疤痕数环至多环。顶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鳞片棕色革质,宽圆形,下部的较小,中部的较宽,先端圆形,背面无毛,边缘有小睫毛,上部鳞片边缘的毛浓密。叶倒卵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4.5~9厘米,宽1.7~4.2厘米,先端短突尖或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革质,上面黑绿色,有光泽,下面较淡,带粉白,中脉上面稍下凹,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7~12条,斜向上升,稍直,至近叶缘时沿叶缘上弯,多少呈波浪状,侧脉间有不规则的横行脉,小脉结成小网状,在嫩叶上可见,构成浅窝穴,而在老叶的两面上不太明显;叶柄比较纤细,长1~3.5厘米,上面有浅槽,和中脉一样带红色。花序顶生或在新枝上腋生,无毛,长5~11.8厘米,在上端分枝;多花,总梗占全长的2/3,带紫红色,下部的分枝常有花3朵,上部的分枝花朵较少;苞片卵形,有棕红色贴伏茸毛;花被裂片长圆形,长约5毫米,外轮的较狭,略短,先端急尖,外面无毛,内面上端有小柔毛;花丝无毛,第三轮腺体有柄,退化雄蕊基部有硬毛;子房球形,无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花梗长8~15毫米。果扁球形,直径8~10毫米,初时绿色,后变黑紫色;果梗鲜红色。花期2月,果期7月。

红楠(Machilus thunhergii)© 马玉心等(2019)
红楠(Machilus thunhergii Sieb. et Zucc.)© 马玉心,崔大练(2019)1)

1) 马玉心, 崔大练.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