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沙蚕 ====== ===== 拉丁学名 ===== //Namalycastis abiuma// Grube ===== 中文别名 ===== 海蚕、海虫、海蚯蚓、海蜈蚣 ===== 资源价值 ===== 本种在我国南方河口区常见。具有人工养殖的潜力。 ===== 分布与习性 ===== 为亚热带和热带广布种,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栖息于河口附近的淡水和咸淡水的褐色淤泥中。 ===== 形态特征 ===== 个体大型,体长可达110mm,体宽5mm,约具195个刚节。口前叶近梯形,前缘中部有纵沟。触手短,触角大,基节近球形。眼2对,前对稍大,位于口前叶后半部。围口节触须4对,最长者后伸可达第3刚节。吻前端具2个大颚,其上具5~6个侧齿。吻光滑,无颚齿和乳突。疣足为亚双叶型,背刚叶退化,具1根黑色足刺,第1对疣足背须小,腹刚叶钝圆,其大部分在疣足内,仅端片在外。第2对之后的疣足,背须逐步增大为叶片状或长指状。体中后部疣足为叶片状至长指状,具钝的前腹刚叶和分为2叶的后腹刚叶。腹刚毛为复型异齿刺状和复型异齿镰刀状。乙醇固定标本,体色呈红褐色,触手和触角基本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