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中文学名:带鱼

中文别称:刀鱼、牙带鱼

古代名称:带鱼 、带

分类归属: 硬骨鱼纲 鲈形目 带鱼科 带鱼属 白带鱼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

HCT100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带鱼赞》:银带千围,满载而归。渔翁暴富,蓬壁生辉。

海错图鉴

带鱼,略似海鳗而薄匾,全体烂然如银鱼。市悬烈日下,望之如入武库,刀剑森严,精光闪烁。产闽海大洋。凡海鱼多以春发,独带鱼以冬发,至十二月初仍散矣。渔人借钧得之。钓用长绳,约数十丈,各缀以钓,约四五百,植一竹于崖石间,拽而张之。俟鱼吞饵(通“饵”),验其绳动则掉肛,随手举起。每一钓或两三头不止。予昔闻带鱼游行,百十为群,皆衔其尾。询之渔人,曰:不然也。凡一带鱼吞饵,则钩入腮,不能脱,水中跌荡不止;乃有不饵者衔其尾,若救之,终不能脱。衔者亦随前鱼之势,动摇后鱼,又有欲救而衔之者,然亦不过二三尾而止,无数十尾结贯之事。浪传之言,不足信也。台湾带鱼,亦发于冬,大者阔尺许,重三十余斤。康熙十九年,王师平台湾,刘国显馈福宁王总镇大带鱼二,共六十余斤。考诸类书,无带鱼。 《闽志》福兴、漳、泉、福宁州,并载是鱼。盖闽中之海产也,故浙、粤皆罕有焉,然闽之内海亦无有也。捕此多系漳、泉渔户之善水而不畏风涛者,架船出数百里外大洋深水处捕之。是以禁海之候,偷界采捕者,无带鱼不能远出也。带鱼闽中腌浸,其味薄,其气腥。至江浙,则干燥而香美矣。字书鱼部有“鱼游”,即指带鱼也。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带鱼,体带状,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

下颌长于上颌,突出。牙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牙,上颌具侧牙10-13颗;下颌具侧牙12-14颗。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表银灰色,无鳞,但表面有一层银粉,侧线在胸鳍上方向后显著弯下沿腹线直达尾端。 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于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背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臀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露,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腹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背鳍上关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脂肪较多且集中于体外层。

地理分布:

带鱼分布比较广,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

中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适宜水温为17℃~23℃。

100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