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博览: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友情出品,复原先辈杰作、致力于大众海岸带科普。
毛蚶
Scapharca kagoshimensis
中文学名:毛蚶
中文别称:毛蛤、麻蛤、血蚌
古代名称:朱蚶 血蚶
分类归属:双壳纲 列齿目 蚶科 毛蚶属
分布区域:中国、朝鲜和日本沿海。以中国渤海和东海近海较多。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朱蚶赞》:物以小贵,莫如朱蜡。剖而视之,颜如渥丹。
海错图鉴
朱蚶,壳作细楞如丝,小仅如豆,肉赤如血,味最佳。福省宾筵所珍。《福州志》有赤蜡,即此也。或有误作珠蜡者,则非赤字之意矣。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常见的壳高 3厘米,壳长 4厘米,宽 3厘米。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顶突出,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两壳顶距离不很远。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
生物学特性: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胃、肠、肛门、所组成。主要食物为硅藻和有机碎屑。生殖腺包在消化 腺(内脏团)的周围,性成熟时雌体性腺村(紫)红色,雄体黄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卵(卵径50-60微米)在海水中受精孵化。生活在渤海辽东湾的毛蚶多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卵;繁殖期间有2-3次精卵排放高峰,每次间隔约半个月。壳长4厘米左右手个体一次排卵量可达200万-300万粒。产卵水温多在25-27℃间。幼虫在海水中浮游,以担轮幼虫期进入D形幼虫,在150微米时壳顶开始明显大于壳高,近长卵形;壳长达220微米以后出现“眼点”,即将进入附着变态生活。整个浮游期约需16-17天。幼虫结束浮游生活后,以足丝附着在砂粒、贝壳、海藻等固体物上。足丝呈带状,终生存在;脱落后有再生附着的能力。壳长达1.2-1.5厘米时,落入海底进入浅埋生活,约经2-2.5年长成成贝。
生存环境:
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
毛蚶幼贝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主要与水温及个体大小有关。当水温降到19℃时,体长≥4 5mm的幼贝80%开始脱离附着基,转入潜居生活时间是在当年的9月中旬~10月上旬;体长4 5mm基本不脱离附着基。同种规格的幼贝潜居后比在附着基上生长快36%。幼贝生长最适宜水温是20~26℃,20℃以下生长逐步减慢,到7℃时基本停止生长,停止摄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