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胸龟、鹰嘴龟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中文学名:平胸龟、鹰嘴龟

中文别称:鹰龟

古代名称:鹰嘴龟、玄龟、疟龟、鹗龟

分类归属:爬行纲 龟鳖目 平胸龟科 平胸龟属 平胸龟

分布区域:中国南方,东南亚等地

HCT299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鹰嘴龟赞》:鹰嘴无稽,谁不怀疑?研求出典,始信为奇。

海错图鉴

康熙三十年,李闻思温州平阳作贾,得见此龟,云牧儿于阳石门沙涂中捕蟹,忽见一物穴而伸其首,乃引众发之。其大如米箕,颈甚长,顶上有钩如鹰嘴,头与背色皆杏黄,目赤,口有齿,足与尾皆黑色,并有鱼鳞纹。其腹下之壳如龟背而大,背上之壳小而平,若龟之仰身者。然观者皆不识其名,但以其首曲而尖,名之曰“鹰嘴龟”,遂令画家图其稿以示予,附入海错。或有见而笑之者,曰:“龟有定形,多在人耳目,海中焉得有此?毋信人之言,人实证汝。”予曰: “有典籍在,焉能许也?”考《尔雅》,龟有十种,一神、二灵、三摄、四宝、五文、六笨、七山、八泽、九水、十火,龟类如是其多也。海中之龟更有瞪。很髋形如玳。琉球海中实有饿髓屿。郭景纯《江赋》又有酿婚。量懂,字书音弭麻,云似饿髋生海边沙中,肉甚美多膏。今其龟得之沙中,即磁瞳也。况予更以龟形询之海人,名虽不识,云其肉如牛肉可食,其膏黄,合之,记载不爽,予是以信而图之。况海中原有一种龟,名曰够。今首上有的,又当名为的龟。《博物》、《本草》 中一物而数名者甚多,如虎名山君,又名伯都,虾蟆子名蝌蚪,又名活东师之类。今此龟亦有二名曰够,曰量瓶。他日乃以其说与李,李叹曰:“非君研求,则予将为所惑矣。”当日平阳文武各官送阅,得见者历历可数。如总镇朱公则讳天贵者是也,其余右营吴城守徐游,府路守戎金,以及平阳宰则赵令,合城兵民无不见之,但无有识之者。阅毕,仍命投之江。予备存其说,庶几骶笔一物今而后传信不疑矣。

现代研究

形态特征

形态描述依据江西、福建、贵州、上海等8号标本描述:体中等,背腹极扁平。背甲长80.5~174.0mm,缘不具细齿。背甲长卵圆形,前缘中部微凹,后缘圆,微缺。具中央嵴棱,其前后稍隆起。颈盾宽短,略呈倒梯形;椎盾5枚,均宽大于长,第五枚最宽;肋盾4对,一般亦宽大于长,有的第一、四枚肋盾宽与长相等。缘盾12对,两侧者小,自第八、九对起向后逐渐加宽。

腹甲小于背甲,长67~113mm,近长方形。前缘平截,后缘凹人。具3~ 4枚下缘盾。腹甲盾缝以肛盾缝最长,喉盾缝最短。盾缝长的顺序依次为:肛盾缝≥肱盾缝>胸盾缝或股盾缝>腹盾缝≥喉盾缝。背腹甲以韧带相连。各盾片中心均有疣轮,并有与疣轮平行的同心纹以及由疣轮向四周放射的线纹。

四肢强,被有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前缘大鳞排列成行。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蹼。尾长,几与背甲等长,其上覆以环状排列的矩短形鳞片。尾基部为7枚一环,4枚位于腹面,1枚位于背面,侧面各1枚;中部为5枚成一环,背侧部各1枚,腹面2枚;末端为3枚成一环,背一枚,腹2枚;尾梢为1枚鳞片。尾背鳞片大,从基部至尾梢一纵行约30枚。颏与喉部具扁平圆疣,股后及尾基两侧有长圆锥形棘突,雄性更甚。 头、背甲、四肢及尾背均为棕红色、棕橄榄色或橄榄色。头背有深棕色细线纹,头侧眼后及颚缘有棕黑色纵纹。背甲有虫蚀纹及浅黄色细点。每一盾片上的放射纹为黑褐色,盾缘色较深。腹甲及缘盾腹面为黄橄榄色,有的缀有黄点。四肢前缘的成排大鳞上,有黄色斑点或桔黄色斑点。雄性头侧、咽、颏及四肢均缀有桔红色斑点。 幼体头相对较小,盾片上的疣轮及辐射纹清晰。缘盾宽,在第八枚缘盾以后,背甲后缘呈锯齿状。与成体相反,幼体椎盾宽或微宽于肋盾,背甲灰绿、棕或红棕色。问杂细碎黑斑。头腹桔红色。Fu7稚龟标本背甲长30.1毫米,宽24.9mm,腹甲长16.0mm,甲高16.0mm,头宽9.3mm。在腹盾缝后段尚留有“脐孔”。稚龟体卵圆形,甲高,脊棱宽而高,侧棱明显,呈弧形。椎盾5枚,宽大,均宽于肋盾。第一枚最长,五边形,余均为六边形;肋盾4对;缘盾12对;颈盾小。腹甲稍短,前缘微突,后缘有缺刻;腹部各盾缝中以腹盾缝最长。各盾缝的长依次为: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喉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头大、吻突出于上颚,上颚突出于下颚,微钩曲。眼大。尾长。指5爪,趾4爪。棱与缘盾乳黄色,背甲其他部分棕橄榄色,头背及四肢背面为棕黄色。腹甲黄白色,有棕黄色斑。

生活习性

平胸龟生活于山区多石的浅溪中。攀缘能力强,可爬树及攀登崖壁觅食或晒太阳。以肉食为主,爱吃螺、蜗牛、蠕虫及鱼等动物,也吃野果。每年5~8月为繁殖季节,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7枚。卵白色,圆形。

191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