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鳗鱼

Muraenesox cinereus

中文学名:海鳗、鳗鱼

中文别称:灰海鳗

古代名称:海鳗鲡、海鳗

分类归属:硬骨鱼纲 鳗鲡总目 海鳗科 海鳗属

分布区域:非洲东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中国沿海均产,东海为主产区。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海鳗赞》:似稣嘴长,比鳝多翅。食者瘀风,《本草》所识。

海错图鉴

海鳗,浙、闽、广海中俱有。口内之牙中央又起一道。身无鳞而上下有翅。人畜死于海者,多穴于其腹。海中有巨鳅,无巨鳗。鳗多在海岸,故渔人每得之;海鳅多穴大洋海底,日本外国善取。亦至大边海,渔人无从捕得者。《字汇》云:级无鳞甲,腹白而大,背青色。有雄无雌,以影漫缴而生子,故谓之。海鳗亦然。然海中杂鱼,似鳗非鳗者甚多,如鳗、腮红鳗、螃虎等鱼,大约皆因鳗涎而生者也。《本草》:鳗鱼去风。日华子曰:海鳗平有毒,治皮肤恶疮疳痔等,又名慈鳗、蠕狗鱼。

现代研究

生活特性:

暖水性近底层鱼类。集群性交差,具有广温性和广盐性。通常栖息于水深50-80m泥沙底海域。有季节洄游习性。产卵场水深一般在20-40m,底质为沙泥,平均水温13.5~20摄氏度,盐度29~34.为较长寿命种类,最高可达16龄。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虾、蟹、鱼类及部分头足类,几乎全年摄食,强度大。

外形特征:

海鳗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头尖长。 眼椭圆形。口大, 舌附于口底。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 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体无鳞,具侧线孔140~153个。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体黄褐色, 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1暗褐色条纹。脊椎骨142~154个。 摄食强度以7~9月较高。海鳗有明显洄游现象。

97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