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

Exocoetidae

中文学名:飞鱼

古代名称:飞鱼

分类归属: 条鳍鱼纲 颌针鱼目 鹤鱵亚目 飞鱼科

分布区域:为热及暖温带水域集群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种类为最多,印度洋及大西洋次之。

HCT063

海错博览

海错赞歌

《飞鱼赞》:文鳐夜飞,霞红电赤,直上龙门,何愁点额。

海错图鉴

康熙丁丑,闽之长溪得见是鱼。已卵,又见两划水长出于尾而赤,周身鳞甲,皆红色,头有刺,土人称为飞鱼。考《尔雅翼》载,文鳐鱼出南海,大者长尺许,有翅与尾齐,亦名飞鱼。群飞水上,海人候

之,当有大风。左思《吴都赋》“文鳐夜飞而触纶”即此也。《本草》云:妇人临月,带之易产。临产烧为末,酒下一钱,亦神效。《字汇·鱼部》有“鱼”字,注曰鱼似鲋。鲋,鲫也。今此鱼身不大,正似鲫。

现代研究

基本信息:

飞鱼科,共有8属50种,通称飞鱼,为热带及暖温带水域集群性上层鱼类,以太平洋种类为最多,印度洋及大西洋次之,中国及临近海域记录有6属38种,以南海种类为最多。飞鱼体型较短粗,稍侧扁,吻短钝,口端位;飞鱼由于发达的肩带和胸鳍,以及尾鳍和腹鳍的辅助,能够跃出水面,滑翔可达100米以上。

飞行原理:

飞鱼的“飞行”其实只是一种滑翔而已。科学家们用摄影机揭示了飞鱼“飞行”的秘密,结果发现,飞鱼实际上是利用它的“飞行器”尾巴猛拨海水起飞的,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所想像的那样,以为是靠振动它那长而宽大的胸鳍来飞行。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这时很像一艘潜水艇,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竟超过18米每秒。

飞出水面时,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迎著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5米/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当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5米的空中飞行200~4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飞行时间90秒,飞行高度10.97米,飞行距离1109.5米。

当飞鱼返回水中时,如果需要重新起飞,它就利用全身尚未入水之时,再用尾部拍打海浪,以便增加滑翔力量,使其重新跃出水面,继续短暂的滑翔飞行。显而易见,飞鱼的“翅膀”其实并没有扇动,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飞行”。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飞鱼的尾鳍剪去,再放回海里,由於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不能扇动“翅膀”,所以断尾鳍的飞鱼再也不能腾空而起了。

u=2717287725,1292703320&fm=26&gp=0

欢迎批评指正